SaaS 江湖的隱秘力量:渠道商,辛酸十年,功勞未半
在中國軟件行業,在SaaS浪潮到來之前,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:那些脫穎而出的軟件代理商,似乎都掌握著一個共同的秘訣——找到一位好的領路人。這個過程中,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、機遇和挑戰,這些都值得我們細致地研究和分析。
傳統渠道商的早期積累
90年代,軟件渠道商便開始在傳統軟件市場辛勤耕耘。那時,他們主要負責代理財務、ERP、OA等傳統套裝軟件。在地盤上,他們逐漸站穩腳跟,積累了寶貴的資源——與區域大客戶的緊密關系。這并非易事,這些大客戶是他們長期合作、傾注心血的成果。此外,他們還拓展了軟件實施、運維、開發與咨詢等多重服務,這些能力成為他們在市場中的立足之本。眾多渠道商遍布各大城市,尤其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城市,他們尤為活躍。他們的成功,依賴于對本地客戶資源的掌握和對市場的深入了解。以蘇州為例,一些軟件渠道商與制造業企業緊密合作,為企業量身定制合適的軟件解決方案。
傳統軟件渠道商與海外大型軟件廠商的合作,對他們的發展至關重要。海外軟件產品通常技術先進,理念新穎,渠道商通過代理這些產品,不僅能賺取利潤,還能學到諸多知識。例如,市場運營模式、客戶服務標準等方面。
廠商培訓的問題
SaaS廠商對渠道商的培訓效果并不理想。渠道商在實際銷售和服務中發現,廠商的培訓有時效果不佳,甚至有時培訓方向有誤。他們身處一線,與客戶直接接觸,更能深刻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。而廠商往往連最精確的客戶畫像都未能準確把握。以一位代理訂貨SaaS的渠道商為例,他按照廠商培訓人員所述推廣產品,卻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。具體來說,他們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實際問題,這些問題在培訓中并未提及。
在這種情形下,渠道商只能獨自去探尋。這樣的探尋過程既漫長又充滿挑戰。他們必須頻繁與客戶交流,再將信息反饋給廠商,然而廠商能否迅速回應卻是個未知數。對于一些位于邊遠地區的渠道商來說,情況更為嚴峻,他們既無法獲得有效的培訓,又缺乏足夠資源去研究市場。
渠道商調整適應產品
基層的渠道商在推廣產品時,常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。比如說,那位代理某訂貨SaaS的渠道商,歷經兩年半的摸索,才意識到產品的實際應用場景與廠商培訓所述存在差異。在快消領域,產品要面對多層經銷商、議價環節以及壓貨問題,大客戶總部并不適用這個系統,反而是經銷商更為合適。這正是一個典型的案例。而且,該廠商最初只能與經銷商和中小客戶簽約,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調整產品,以滿足大客戶的需求。此外,還有一些小型的渠道商,在代理ERPSaaS產品時,也遇到了簽單難題。2019年,全國僅有少數頂級渠道商能簽下10個以上的訂單,無奈之下,他們只得調整自己的市場定位和推廣策略。
渠道商們既要追求自身盈利,又要根據廠商產品特性及變動靈活調整策略。在這個過程中,眾多小型渠道商逐漸被市場淘汰。
早期CRM廠商與SaaS廠商對比
紅圈營銷、外勤365、銷售易等CRM廠商在2012年左右嶄露頭角時,創業初期主要依賴直銷模式。這種模式與傳統軟件渠道商截然不同。到了2015年前后,有贊、微盟等SaaS廠商的出現則顯得更為明智。他們深知借助渠道力量的重要性,這得益于前人的經驗教訓。當時,SaaS廠商主要服務的是中小型B端客戶,對大客戶的滲透尚顯不足。而傳統渠道商過往的經驗和客戶關系主要集中在大客戶領域。這種情況下,資源和市場需求出現了明顯的錯位。
傳統渠道商在大客戶資源上有著明顯優勢,此刻尤為凸顯。SaaS廠商若要拓展市場,絕不能忽略這些渠道商,必須設法將他們納入自己的陣營。
渠道商的精編與合作模式轉變
市場的發展使得SaaS行業意識到,客戶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,贏得大客戶就能掌握全局。因此,像易訂貨這樣的廠商自2017年下半年起開始精簡渠道,只保留那些可靠、能長期合作的渠道商。渠道商的隊伍不再混亂,那些具備服務、開發、實施等能力的大渠道商開始脫穎而出。廠商與大渠道商之間的合作模式也發生了轉變。例如,城市運營商這種新型合作模式的出現,與過去在某一地區尋找多家渠道相比,廠商的管理更為高效。以北京地區為例,一些SaaS廠商采用城市運營商的模式,對銷售渠道實施精細化管理,這不僅提升了利潤,還增強了客戶滿意度。
在這個轉型期,矛盾之處亦不少。那些原本寄望于通過廣泛代理SaaS產品賺取利潤的小渠道商,如今卻紛紛被淘汰。他們雖心有不甘,卻又感到力不從心。
渠道商與廠商的未來走向
未來,大渠道商與廠商間的緊密合作將日益增多。憑借自身優勢,大渠道商能有效助力廠商產品推廣與服務提升。這對SaaS廠商拓展市場份額大有裨益。然而,其中亦存在諸多挑戰,例如利益分配難題。若經銷商感到所得不多,其積極性難免會大幅降低。
大家是否想過,在這種趨勢中,小渠道商是否還有翻盤的可能?期待大家的積極參與,踴躍留言交流。若這篇文章給您帶來了一些思考,不妨點個贊,分享一下。
作者:小藍
鏈接:http://www.haitaopa.cn/content/3629.html
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,可聯系我方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