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:云游紫金山天文臺,探秘太赫茲芯與太陽系奧秘
人們對宇宙的奧秘充滿好奇,探索的欲望也越來越強。紫金山天文臺的公眾科學日舉辦了一場云游活動,仿佛一場及時的甘霖,讓公眾無需外出就能領略宇宙的奧秘,這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亮點。
云游活動背景
受疫情影響,線下活動遭遇障礙。紫金山天文臺為了迎合公眾對天文學的好奇心,特別在十六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推出了線上游覽活動。此舉使得天文愛好者即便在非常時期也能接觸到天文知識。這既是應對形勢變遷的做法,也是天文臺積極推廣科學知識的體現。活動地點設在紫金山天文臺,通過網絡,讓不同地區的人們都能參與其中。
過去,由于場地等條件的限制,參與科學活動的人數并不多。然而,云游活動打破了這一局限,使得更多的人得以一窺天文臺的神秘之處。
23日科普講座
5月23日,活動內容豐富多樣。當天上午10點到11點,趙海斌研究員將進行一場名為《近地天體是否是地球的終結者》的科普直播講座。這個話題在眾人心中引發許多疑問,關乎地球的安全與未來,備受矚目。趙研究員將運用其專業領域的知識,為觀眾提供解答。
14:30至15:00,常進院士親自主持講座,主題是《悟空來電: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》。常進院士的演講定會非常吸引人。他將繼續揭示“悟空來電”的奧秘。通過他的講解,我們能明白暗物質的本質,“悟空號”又是如何探測它的,這些都是現代天文學的前沿領域。
參觀重點實驗室
5月24日的活動獨特非凡。當天,線上直播將展示三個平時不易見到的頂級實驗室。自2010年12月設立以來,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已取得豐碩成果。這個實驗室的前身是紫金山天文臺的空間天文研究部門。2015年發射的“悟空號”衛星,其誕生地就在這里。實驗室持續為我國的天文研究作出關鍵貢獻。
1990年,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。實驗室專注于多個科研前沿領域,例如太赫茲射電天文等。同時,它致力于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,并努力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開放式研究平臺。
行星科學實驗室
2013年4月,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應運而生。實驗室取得了眾多顯著成就。在行星探測器軌道測量等領域,均有突破。例如,在探月任務中,實驗室成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并取得了顯著成果。在類地行星探測等多個研究領域,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,對人類探索太陽系具有深遠影響。
深空探測領域取得顯著成就,這些成果加深了我們對太陽系內天體物理特性的認識,同時也為深空探測的未來規劃提供了助力。
科普盛宴意義
這項活動為廣大民眾呈現了一場科普的盛宴。多位科學家分別來自不同學科,他們的講解滿足了大家對天文學知識的渴望。孩子們或許會在其中埋下對宇宙探索的種子。同時,天文愛好者也有機會與頂尖科學家進行交流,哪怕這種交流是網絡上的。
從社會層面來看,這有助于增強公眾的科學知識水平。隨著科技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日益凸顯,提升全社會的科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。天文學的知識能夠喚起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,從而營造整個社會積極追求知識和探索的氛圍。
活動的展望
這種云游活動未來希望能有更多舉辦。我們計劃在活動中增加更多互動環節,例如觀眾可以向科學家提問,科學家進行解答。如果能與學校等教育機構攜手合作,那將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進來,那就更完美了。
希望科普工作能更加深入和廣泛,而不僅僅是限于活動期間,天文科普的推廣可以持續不斷。或許將來,我們可以用更直觀的方法,將科學實驗室的一些研究成就呈現給公眾。
你對宇宙奧秘感興趣嗎?若然,不妨關注紫金山天文臺的云游活動。同時,也歡迎你分享你對這次活動的期待之情。
作者:小藍
鏈接:http://www.haitaopa.cn/content/6976.html
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有侵權,可聯系我方刪除。